99星座屋 > 老黄历 > 24节气 >

立春时节具体哪一天几月几号

时间: 宋佳 24节气

立春之所以重要,在于它标志着农历一年的开始,那么2024立春具体哪一天几月几号呢?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立春时节具体哪一天几月几号,欢迎参阅。

立春时节具体哪一天几月几号

立春时节具体哪一天几月几号

2024年立春具体时间:2月4日16点26分53秒,腊月二十(廿)五,星期日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又称“打春”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,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节,立,建始也,立夏秋冬同。

立春简介:

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干支历的岁首 ,建寅月之始日 ;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-5日(农历正月初一前后),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。

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。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,都被称为春天。

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,叫春节(到民国后被易名)。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,立春之日迎 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、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,祈求丰收。回来之后,要赏赐群臣,布德令以施惠兆民。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,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

立春是古人的春节

立春其实是古人的春节。立春又名立春节、正月节、岁节、岁旦等。秦汉以前,以立春为岁首,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。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“岁”,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“年”。古时“岁”和“年”是有严格区别的。

秦汉以前,重大的拜神祭祖、纳福祈年、除旧布新等活动都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的。但当时各地历法、岁首日期不同,风俗习惯、岁首节庆的民俗也不同。汉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进行历法改革,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“岁首”,又称“年节”、“元旦”。至此以后,之前立春时的诸多习俗逐渐出现在农历正月初一,文献上也开始有了岁首祭祀的记载,如东汉崔寔《四民月令》:“正月之旦,是谓正日。躬率妻孥,絜祀祖祢。”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。

辛亥革命后,我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法,规定从1914年起将公历1月1日称为“元旦”,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。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王朝,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各地风俗习惯互相融合,我们今天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时已经普及。

节日起源、发展和普及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。我国传统节日,由远古时期发展而来,内容博大精深,涵盖了原始信仰、宗教祭祀、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立春习俗
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中国古代以农立国,春种秋收,关键在春。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,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。那么立春之日古人有哪些习俗呢?

1、迎春

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《礼祀·月令》中记载,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、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、祭祀,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。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。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,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。

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。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(gōu)芒神等迎接回来,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句芒神,又名句芒、木神、春神,是主宰农业生产、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。迎春之前必须进行事前预演,俗称演春。迎春时设春官两名,春官顶冠饰带如同公鸡,走在迎春队伍前面沿街高喊:“春来了”,“春来了”,俗称“报春”。这天无论士、农、工、商,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。接着是鼓乐仪仗队伍,官员们身穿朝服紧随其后,最后是农民队伍,人人手执农具。迎春队伍一路锣鼓喧天、浩浩荡荡来到东郊事前制作好的泥塑“芒神”和“春牛”前,行礼、作揖、祭拜,仪式隆重而庄严。礼毕,将二者接回城中。

2、打春

打春又叫“鞭春牛”、“鞭土牛”,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“春牛”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,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。立春时分,官员三次鞭打“春牛”后由农民将之打碎,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,人们争相哄抢,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,寓意仓满粮足。清人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……立春先一日,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,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,顺天府呈进春牛图,礼毕回署,引春牛而击之,曰打春……”。因此立春又叫“打春”。宋·晁冲之《立春》诗:“自惭白发嘲吾老,不上谯门看打春。”

一个“打”字,透着欢快和喜庆,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,牛是主要的耕作工具,农事其实就是牛事。没有牛的耕作,哪来的五谷丰登?整个冬天,牛都卧在家中,吃得膘肥体壮,身子骨也懒了。春天到了,是需要敲打一下,给它提个醒:伙计,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。至此,春天的繁忙拉开帷幕。

3、游春(游行、探春)

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。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(场地),绕场两圈,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。场地设有报春台,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,一报——“风调雨顺”,二报——“五谷丰登”,三报——“国泰民安”。每报一声,队伍同声呼应一声,报者均有赏。

仪式结束,游春活动开始。锣鼓队走在前面,中间是由四人或八人抬着的巨大“春牛”,之后的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,如牧童牵牛、大头娃娃送春桃等。队伍在周围村庄、大街小巷穿行,边走边舞,热闹非凡。这次游春是开始踏青的信号,直至端午节期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(立春当日游春叫探春)。

4、咬春

立春当日,吃春盘、春饼、春卷和生菜等谓之“咬春”。

春盘就是把生菜、瓜果、饼糖放在盘子中(或拼成盘)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,取迎春之意。杜甫《立春》:“春日春盘细生菜,忽忆两京梅发时。”食生菜意为迎新。

春卷也叫春蚕。《岁时广记》:“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,名曰‘探官蚕’。又因立春日做此,故又称‘探春蚕’。”

另外也有吃萝卜的。明《酌中志》:“立春之时,无贵贱嚼罗卜,曰‘咬春’”。立春萝卜又称“子孙萝卜”。立春吃萝卜可能是因为价格低廉,穷富都吃得起的缘故;或者是萝卜具有通气、解春困等功效。

5、“送春”

立春这天,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,称为“春牛”,送往各家各户,谓之“送春”

6、朝贺

宋代吴自牧《梦梁录》中记载:立春之日,文武百官要入朝觐见天子,齐呼万岁。

四、春季养生

立春后气温开始回升,但天气仍以大风降温为主。春季最大的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,冷暖交替:一是昼夜温差较大,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,“暖风熏得游人醉”,早晚却寒气袭人,让人倍觉“春寒料峭”;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,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,使气温明显降低。

立春由来的故事

传说,在明朝年间,有个知府,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,气候非常寒冷,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,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,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。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,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。于是,他立即下令,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。如谁送得早,就有奖赏。次日,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,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,送到了知府的衙门。知府见了,心里自然大喜,认为是送来了吉祥。吴、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。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。搬家择日的正确方法,搬家宜忌

恰巧,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,正月初一立春,周、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,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,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。他们一边敲锣,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。知府格外高兴,又给了周、吴二人双倍的奖赏。这样一来,周、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。来年,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、吴二人的样,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。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,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。知府便对大众说:“报春是件大喜事,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回大地早,是万民之福。你们可以拜吴、周二人为师,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。本府从今后,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,与民同乐。”自从那时候起,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。

14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