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星座屋 > 老黄历 > 24节气 >

大寒的来历由来起源是什么

时间: 宋佳 24节气
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寒冷的节气,也是最后一个节气,但对于大寒人们却并不是那么了解,那么大寒的来历由来起源是什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大寒的来历由来起源是什么,欢迎参阅。

大寒的来历由来起源是什么

大寒的来历由来起源是什么
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“大寒”。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大寒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

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鸡乳;二候征鸟厉疾;三候水泽腹坚。”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;而鹰隼之类的征鸟,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,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,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;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,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,且最结实、最厚。

大寒大气环流稳定,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。此种环流调整时,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。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,东亚为沿海大槽,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。

大寒节气习俗

大寒节气与岁末时间相重合,在大寒节气里,人们除了要顺应节气忙农作,还要为过年做准备,忙着赶年集,办,铁春联,扫尘洁物,除旧布新,准备各种祭祀供品,腌制腊肉,腊肠,烹炸鸡鸭鱼肉等,同时还要祭祀先祖及各种神灵,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

大寒节气饮食讲究

大寒和立春想交接,顺应季节的变化,人们在大寒进补的食量要逐渐减少,多食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顺应万物升发之势。此时饮食上注意养血补气,濡养脏腑,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由脾为主,养生需要注意养脾。

大寒节气要防病

大寒时节,最需要预防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,肺气肿,慢性支气管炎,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黄河,在寒冷天气应该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,以防昼夜温差大,引起疾病发作。外出之时要穿外套,戴上口罩,帽子和围巾。

大寒节气室内通风

大寒之时对天气寒冷,但是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,防止细菌和乘虚而入,室内取暖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搭些湿毛巾保持室内的湿度,室内温度保持在15-20℃为宜,不宜过高或过低;要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。

大寒节气五大民俗

大寒迎年

大寒节气,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。因此,这样的节气中,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,还要为过年奔波——赶年集、买年货,写春联,准备各种祭祀供品,扫尘洁物,除旧布新,准备年货,腌制各种腊肠、腊肉,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。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。因为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,除夕夜,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,供孩童踩碎,谐音吉祥意“踩岁”,同时以“碎”、“岁”谐音寓意“岁岁平安”,讨得新年好口彩。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。

防风御寒

寒冬岁暮,经过一年辛勤劳动的人们,也该适当进补为来年储备身体能量了。民间有“大寒大寒、防风御寒,早喝人参、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”之古训,这一时节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,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,日常饮食中具有辛温解表、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生姜、大葱、辣椒、花椒、桂皮等。

大寒进补

大寒节气也是进补的时节,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,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。旧时有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,早喝人参、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”的说法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,糯米味甘,性温,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,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。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。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,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,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。

大寒尾牙祭

按我国的风俗,特别是在农村,每到大寒节,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,腌制年肴,准备年货。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。如尾牙祭、祭灶和除夕等,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。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,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。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“牙”的习俗。所谓二月二为头牙,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“牙”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(南方叫润饼)吃,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,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。据说鸡头朝谁,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。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,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,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。

大寒祭灶

唐宋以后,南方祭灶在腊月二十四,北方则在腊月二十三。除此,民间又有“官三、民四、船家五”的说法,也即官府腊月二十三、百姓腊月二十四、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祭灶。

祭灶的习俗在各地则略有不同。在北方,如《天津志略》上说:二十三日,祭灶,供以糖饼、糖瓜、黏糕、胡桃等品,又备草料、凉水,谓用以秣灶君之马。祭时,必使炉火炽盛,以糖饼置炉口,亦有缘而涂之者。相传灶君朝天,白人间善恶于玉帝,以行赏罚,置糖炉口,则口粘,不复能语。故焚神纸时,必祝曰“好话多说,不好话少说”。祭毕,以糖果与家人食之。

在南方苏州,清顾禄《清嘉录》载:“比户以胶牙饧祀之,俗称糖元宝。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,名曰谢灶团。祭时妇女不得预。先期,僧尼分贻檀越(施主) 灶经,至是填写姓氏,焚化禳灾,篝灯载灶马,穿竹筋作槓,为灶神之轿,舁神上天,焚送门外,火光如昼。拨灰中篝盘未尽者,纳还灶中,谓之接元宝。稻草寸断,和青豆为神马秣具,撒屋顶,俗呼马料豆。以其余食之,眼亮。”

大寒祭灶的禁忌

祭灶时还有很多的禁忌,在《敬灶全书灶上避忌》中大略有不得用灶火点火烧香;不得拿东西击打灶台;不能将刀斧等利器放在灶上;不能在灶前讲一些怪话,发牢骚,特别不能对灶神说三道四;不得在灶前小便、吐唾沫;不得赤裸身体;那些身上不干净的妇女不要经过灶台;披头散发者不得做饭;不要将脏东西放在灶里燃烧……反正在那一天必须给灶神以必要的尊重。

祭灶当日,人们不能乱说话,不能言是非,尤其是灶神朝天言事之夜。在山西沂州,灶神位前忌堆放杂物,否则晚上会被狗咬,睡不好。忌将菜刀刃对着灶君位,否则会被灶神怪罪而受到惩罚。出嫁女忌在娘家过小年,要在节前赶回婆家。在陕西孝义、小年这天不动磨,妇女不用针;祭灶日当夜俗称“老鼠嫁女”,人们要早早睡下,若夜晚看到老鼠则预示来年多鼠害。

45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