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星座屋 > 老黄历 > 传统节日 >

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习俗

时间: 宋佳 传统节日

我们平常说的宵夜,两个字其实是同一个意思,古人以前就是把宵当成夜晚,因此元宵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之夜,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习俗(简介),欢迎参阅。

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习俗

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习俗

赏花灯:各个地区在正月十五都会举办热闹的灯会,这是各式各样的花灯就要登场了,有各种动物的模样,也有加入了科技元素的花灯,美轮美奂,令人流连忘返。

送灯:到了这一天,外婆常常会给外甥或者外甥女送去花灯,祝福他们健康成长的含义,而对于新婚求子的家庭,娘家也会送花灯过去,以求添丁吉兆,因为丁和灯发音类似,象征着人丁兴旺的寓意。

走百病:其实就是遇到桥,就从上面走过去,十五的夜里,携一家老小,纷纷路过桥头,也叫游百病、散百病、烤百病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,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赶走疫病,祝愿来年全家都安康吉祥。

元宵节来历故事

关于元宵节实际上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说汉朝时有段时间是吕氏家族干政,朝中动荡不安,后来汉文帝平息这场混乱,为了表示庆祝,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,都会挂起彩灯,点燃烟火来表达欢喜的氛围,以此祝愿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。还有一种来源是与宗教信仰有关,据说汉代的皇帝很重视礼佛,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。这个点灯具有避难消灾,促进吉祥的寓意,后来流行到寻常老百姓家里,每逢元宵节,都会挂彩灯,祭祀祖先,祈祷一年四季家宅兴旺,团圆美满。

元宵节又叫火把节

在民间,元宵节又做火把节。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,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。

元宵节为什么要明帝敬佛

这种说法源于佛教说。胡申生先生主编的《社会风俗三百题》写道:“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,《无量寿经》有‘无量火焰,照耀无极’说法。在佛教教义中,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。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。在佛教传说中,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。

元宵节的意义

元宵节的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
农历正月十五(又称“上元节”,小正月,或元宵节)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元宵节里有很多地方可以组织人们最熟悉的元宵节和元宵节。

节日期间吃饺子的习俗是在宋代左右形成的。据记载,唐代元宵节吃了“茧”和“圆角”。在南宋,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这应该是唐元的前身。宋代周必达写的诗《沸腾的浮子》中有“星灿乌云,珠荡在浑水中”。

元宵节期间吃元宵的民间习俗。元宵节由糯米制成,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馅的。塞满豆沙,糖,山楂,各种水果原料等。食用时可以煮,炸,蒸或炸。最初,人们将这种食物称为“福圆子”,后来又被称为“唐端”或“唐圆”,甚至到明代,“元宵节”的名称也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
特殊汤圆的名称类似于“团圆”一词,意思是团圆,象征着整个家庭的团圆以及和谐与幸福。人们也想念失散的亲人,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祝愿。

168